世界经济文汇

2021要关注全球经济复苏“三支箭” 

来源:世界经济文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2-10

来源:人民网-国际金融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疫情发生后经济复苏回升的一年。

随着疫苗大规模接种序幕拉开,全球经济能否重回“正轨”?中国经济能否保持“一枝独秀”?又该如何理解“把握好政策时度效”的涵义?资本市场今年会如何演绎?

带着一系列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与国泰君安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进行了一场对话,试图找寻答案。

中国经济或呈“前高后低”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预测今年中国GDP、CPI、PPI等核心经济指标的表现?

花长春: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9%左右,CPI和PPI也会有所回升,中枢分别在1.7%、2%左右。就经济增长而言,基数效应会使得GDP增速前高后低,但实际生产动能(环比)已处于顶部区域。随着疫苗的有序推进,经济增长动能将进一步向服务业传导,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与此同时,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的科技含量将愈发凸显,在“卡脖子”领域有望取得突破,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质量,奠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国际金融报》:中国经济增长又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呢?

花长春:市场对于今年中国GDP的增速整体持有乐观态度。这主要基于2020年抗击疫情过程中,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众志成城下,凸显了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坚定基础,并给了市场巨大的信心。

当然,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疫后经济的恢复期,中国经济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首先,中小企业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较大,保市场主体的任务依然艰巨,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市场预期,巩固经济复苏成果。其次,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前期投资驱动的发展模式下所积累的债务问题、房地产市场泡沫等风险依旧需要防范,同时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再次,当前国际局势出现了新变化和新挑战,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要践行“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发挥内需的支撑作用,同时要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加坚决拥护开放,并通过开放倒逼改革。

全球朱格拉周期将启动

《国际金融报》:疫苗大规模接种序幕已然拉开,您如何看待全球经济后期的修复问题?

花长春:自2020年年中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先后出现三支“箭”:第一支“箭”,全球居民部门因服务业消费(如国际旅游)等暂停而使得储蓄存款大幅上升,从而带来了买房、买车、买各类商品的动能。第二支“箭”是在2020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全球库存周期启动。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出现第三支“箭”——全球朱格拉周期再启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ICT)等新兴行业新一轮扩张周期,叠加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将使得全球设备投资回升。

当然,在全球经济后期修复过程中,需关注全球再通胀进程。居民部门累积的大量存款可能形成“堰塞湖效应”。虽然我们并不认为这会改变2008年以来全球低增长、低通胀的局面,但的确可能在短期形成较大冲击,有可能会导致全球流动性投放发生逆转。美欧QE的退出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全球资产价格带来冲击。

另外,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财富分配不平等或进一步加重。疫后的经济复苏更多呈现出K型复苏态势,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的某些部分如金融等行业,从复苏中获得更多利益,而其他部分如服务业从业者等,则被抛在后面,这将进一步加剧不平等的问题。这很可能将在中长期困扰大部分经济体,尤其是美、欧等发达经济体。

毫不夸张地说,财富不均问题将改变这些社会的政治生态,也会波及全球治理和社会稳定。2021年1月,因为这一问题,实际上已出现了两只“黑天鹅”——特朗普的支持者冲击国会山事件以及美国散户投资者在GameStop上逼空对冲基金,而这可能是这一问题的冰山一角。在美、欧,我们认为可能面临“罗斯福时刻”,再分配周期急需开启。

宏观杠杆率要强调“稳”

《国际金融报》:疫情之下,多数国家加大放水力度。对于中国来说,最紧要是做哪些举措来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资本市场在今年又会如何演绎?

花长春: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我国坚持财政纪律,货币政策保持在正常区间,因此我国当前的政策环境良好,空间较大。虽然2020年疫情导致我国宏观杠杆率的阶段性快速提升,但我们认为在2021年随着经济恢复,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将逐步回落。因此,当前我们最紧要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复苏的良好态势,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坚持“双循环”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

上一篇:李彦宏新一轮红利期来临 智能经济将拉动全球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