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文汇》
“疫苗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作为抗击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疫苗不应成为逐利工具,更不能成为政治筹码。各国应当携起手来,抵制“疫苗民族主义”,努力填平本不应出现的“免疫鸿沟”。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变异新冠病毒。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大多数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无法获得新冠疫苗。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部分国家奉行“疫苗民族主义”,随意插手疫苗分配,超量抢购囤积,人为制造“免疫鸿沟”。
从全球范围看,新冠疫苗在高低收入国家间分配不均现象十分明显。根据相关机构统计,占世界人口16%的富裕国家拥有全球60%的疫苗。几个发达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两到三倍,而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则无力或没有渠道获得西方疫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预测,一些国家可能要到2024年才能接种上疫苗。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疫苗分配不公”警告称“也许会买来短期的安全感,但这种安全感是虚假的”。
“疫苗民族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新冠病毒传播越广泛,变异病毒也就越多,而且越有可能让疫苗失效;另一方面,“疫苗民族主义”还将阻碍全球经济复苏。国际商会(ICC)研究基金会的研究显示,“疫苗民族主义”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高达9.2万亿美元的损失,而其中近一半的损失将发生在最富有的经济体。同时,疫苗“争夺战”不断升级,让疫苗生产也受到了阻碍。一些西方国家不仅限制疫苗成品出口,还限制生产疫苗所需的关键材料,试图形成“疫苗垄断”。这些自私自利的做法撕开了其虚伪的人权面具。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谁在自私自利,谁在搞“疫苗民族主义”,国际社会一目了然。
作为疫苗研发走在前列的国家,中国坚定秉持疫苗公共产品属性,率先承诺疫苗研发后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努力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坚定站在疫苗国际合作的“第一方阵”,同10多个国家开展疫苗研发和生产合作,100多个国籍的10多万志愿者参与其中;坚定担当疫苗公平分配的“第一梯队”,加入世卫组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承诺首批提供1000万剂疫苗,明确用于发展中国家急需。
目前,中国已经并正在提供疫苗援助的国家达到80个,同时向47个国家出口疫苗。70多个国家相继授权使用中国疫苗,中国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各国广泛认可。中国提供疫苗援助,支持多边主义、世卫组织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出中国“言必信、行必果”的大国担当。
病毒没有国界。作为抗击病毒最有效的武器,疫苗不应成为逐利工具,更不能成为政治筹码。各国应当携起手来,抵制“疫苗民族主义”,努力填平本不应出现的“免疫鸿沟”,让疫苗真正成为各国民众都能负担起的公共产品,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郭 言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上一篇:朱民:中国整整领先全球经济复苏一个周期 这阶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