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文汇》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正式揭幕,作为贸易制度创新的全新试点,上海自贸区设立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一片区域内提供优惠的贸易政策,中央希望借由这块试验田,建立并试点符合国际标准的新的贸易规则,继而推广到全国。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有着推动自由贸易的职能(比如在金融和贸易方面提供政策支持,适当放宽海关监督),这种新兴的投资试点改革模式有利于金融的自由化发展(例如金融业对国际投资的开放,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同时也能积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经验。
后危机时代,全球的主流趋势仍然是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在世界经济逐渐重心东移和中国的和平崛起的趋势下,中国需在外贸增长方式以及外资的利用方式上拓展新思路,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大力吸引外资①。在保持经济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因此,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拓展开放的程度,大范围,宽领域,深层次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乘着自由贸易区建设发展的东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作者看来,在我国建立国际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有两大必要性:
一是满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际化战略的要求。世界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阻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也面临着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的现实需求。建立自由贸易区,既是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寻求综合配套改革突破口,通过带头示范作用,引导中国经济迈向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履行加入WTO承诺、提升国际竞争力、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竞争、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在亚洲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需要②。然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中国的各类园区仍处在“境内关内”,经济的自由化程度无法满足需求,无法充分发挥贸易园区作用。即使作为补充,建立其他各种园区,但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建立自由贸易区已经是迫在眉睫。
二是满足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包括:深化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选择突破口的需要;带动港口腹地发展的需要;各类园区整合与转型发展的需要;以及为企业实现购销全球化创造环境的需要③。
中国自贸区未来五到十年发展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并由此进一步地推动中国经济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经济向以资本和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型经济④。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深水区。观察人士认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将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发力点,未来在此基础上形成改革的共识,将会成为“开放促进改革”的重要内涵。
建设与发展上海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自由贸易区本身体量较小,就业数量仅占全球的百分之一,称不上是就业机会的主要来源,但其对就业的有非常大的间接影响,对周围地区乃至全国的发展和就业很有大的带动作用。
去年5月,上海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同年7月,上海推出首个相关配套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⑤。20条实施意见中,“双自联动”建设人才改革试验区、人才市场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等备受瞩目。
统计显示,2015年上海自贸区新注册企业数达1.8万家,同比增长20%,一年新设企业数量相当于浦东开发开放25年来新设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⑥。这些新增企业以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为主,对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具有非常大的帮助。上海自贸区人才政策的突破,不仅为海内外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整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还带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活力。
当代青年在具有与他们的父辈不同的就业观念,他们喜欢有挑战性的项目工作。而上海自贸区的新增企业中大部分为高科技型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属性强,对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毫无疑问可以带动青年就业,特别是吸引海外优秀的青年人才就业。
二是为进出口贸易提供利好条件,刺激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为了支持上海自贸区发展,政府部门尽其所能优化自贸区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政策。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共建自贸区,并扩大服务范围,为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加方便的服务。同时优化改进进出口贸易的海关手续,出口退税等程序。“简政放权”、大胆地让进出口企业独当一面⑦。
上一篇:世界经济低增长发达经济体负利率可能成为常态
下一篇:没有了